在制冷系统中,润滑油与冷媒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确保压缩机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润滑油会随着冷媒一起从压缩机排出,并通过系统的循环最终返回到压缩机。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冷媒可以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而润滑油主要以液态存在,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润滑油在某些部件或结构点处滞留,无法顺利回流至压缩机。
冷媒在系统中的相变过程会影响润滑油的行为。例如,当冷媒由液态转变为汽态时,原本溶解于其中的润滑油可能会析出并附着在管道或其他组件上。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生且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将导致压缩机内部缺乏足够的润滑油进行润滑,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干烧等故障,严重损害压缩机性能。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润滑油能够顺利地回到压缩机内。
一、确保适当的油量
压缩机在排放冷媒的同时也会携带少量冷冻机油(通常为0.5%)。假设在一个5HP系统中,按照ARI标准条件下的循环量约为330kg/h计算,则只需约50分钟就能将压缩机内的所有润滑油带出。若这些润滑油不能及时返回压缩机,则大约2~5小时内就会造成压缩机损坏。因此,保障润滑油的有效回收至关重要。
二、确保润滑油能回到压缩机
1. 维持合适的吸气管流速:应保持吸气管内冷媒的流速大约为6m/s左右,以确保润滑油可以顺利返回压缩机;同时,最高流速不宜超过15m/s,以免引起过大压降或流动噪音。
2. 避免润滑油滞留在蒸发器:设计时需注意不让润滑油在蒸发器内存积。
3. 合理设置气液分离器的回油孔:回油孔尺寸需适中,过大容易吸入液体冷媒导致湿压缩,过小则会造成回油不畅,使润滑油停留在气液分离器内。
4. 消除潜在的滞油区域:确保整个系统中不存在阻碍润滑油流动的地方。
5. 长配管高落差情况下的处理:对于较长且有较大高度差的配管安装,要特别关注润滑油是否能充分回到压缩机,并可通过带有油面镜的压缩机监控润滑油水平。频繁启动压缩机会不利于润滑油的回收。
三、减少压缩机的上油率